康熙帝的尊号揭秘:他的庙号究竟是什么?
清圣祖爱新觉罗·玄烨,清朝第四位皇帝,清定都北京后的第二位皇帝,自号体元主人,年号“康熙”,蒙古人称为恩赫阿木古朗汗,西藏方面尊称为“文殊皇帝”。他是顺治帝第三子,生母为孝康章皇后佟佳氏。康熙帝8岁登基,14岁亲政,在位61年,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。执政初期,国内国际形势非常严峻。面对严峻局势,他坚持大规模用兵,以实现国土完整和统一。
康熙帝少年时就挫败了权臣鳌拜,开始真正亲政。亲政后,他肃正朝纲,恢复内阁制度,颁布《圣谕十六条》。在政治上,他加强中央集权;标榜仁政,笼络汉族士人,同时注意休养生息,发展经济。军事上,康熙二十年(1681年),他平定三藩之乱;澎湖海战,统一台湾;挫败沙俄侵略军,签订《尼布楚条约》,确保中国对黑龙江流域的主权;三征噶尔丹,并取得胜利;创立“多伦会盟”取代战争,联络蒙古各部。这一系列举措奠定了清朝兴盛的根基,开创出康乾盛世的大局面。然而,康熙帝晚年倦勤,出现吏治败坏的现象。另外,众位皇子因为废太子事件而争夺皇位,对康熙帝晚年政治产生了不良影响。
康熙六十一年(1722年)农历十一月十三日,康熙帝崩于畅春园,终年69岁。关于其死后事宜,《清圣祖实录》记载:
“十一月十三日,上疾大渐,召皇四子和硕雍亲王胤禛于斋宫,谕曰:‘朕病势日臻危笃,尔承太祖太宗及朕躬所缔造之鸿业,为天下臣民之主,其勉行大道,以兴朕邦,勿庸怠荒。朕所患疽发于右腿,渐流及于腰腹,昼夜苦楚不胜言状。尔以朕命速宣召皇三子、皇七子、皇八子、皇九子、皇十子、皇十二子、皇十三子及理藩院尚书隆科多至御榻前,面降谕旨,俾咸知闻。书以示朕意焉。’上复谕曰:‘皇长子前因事已经废斥,皇太子复行废黜,皇三子亦经降调,今朕病势日增,恐旦夕不起。尔等宜早定大计,勿令贻误,二阿哥朕所亲立,已历三十余年,今被废黜,亦非旦夕之故。其为人轻躁,妄蓄大志,昔年皇考亦甚爱之,恐其日后不能承担大业,是以废黜。朕此意,尔等皆当知之。朕十四阿哥,为人重厚,是举大事之器。尔等其辅而佐之,若其能承大统,继朕之业,则朕亦欣然瞑目而逝矣。’又谕曰:‘隆科多尔珅皆朕所倚任大臣,尔等其善辅之。且隆科多,尔之舅氏,益当尊重,勿轻之也。’言讫,上崩。”
同年十二月二十日,胤禛即位,是为雍正帝。他尊康熙帝遗诏,为康熙帝上庙号圣祖,谥号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中和功德大成仁皇帝,葬于景陵。并以明年为雍正元年。
总的来说,康熙帝一生文治武功皆有显著成就,是一位杰出的君主。他的庙号“圣祖”,既体现了他在清朝历史中的崇高地位,也表达了后人对他的敬仰和缅怀之情。
新锐游戏抢先玩
游戏攻略帮助你
更多+-
05/01
-
05/01
-
05/01
-
05/01
-
05/01